赫梯..节日的“节中节”现象

赫梯..节日的“节中节”现象

内容提要赫梯的安塔赫舒节日和努恩塔瑞亚斯哈节日里存在着一种“节中节”现象,即在一个节日的举办过程中还庆祝着其它的节日。“节中节”的运行机制表现为主节日包含了副节日,但双方并行不悖、先后衔接、主次分明。“节中节”的作用在于不仅整合了赫梯..节日,加速了赫梯节日的一体化,还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赫梯王国的政治统治,客观上促进了各节日及其背后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节中节”现象及其运行机制的形成是赫梯王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赫梯国王进行政治统治与文化管理的产物,因此它本质上是赫梯统治者们“有心为之”的一种文化统治手段。然而,它仅仅停留在对各个节日形式上的“嫁接”,并未能形成一个起着主流作用的节日文化体系。

关键词赫梯 ..节日 安塔赫舒节日 努恩塔瑞亚斯哈节日 节中节

赫梯..节日的“节中节”现象

约公元前1650年至公元前1180年,赫梯人在安纳托利亚半岛中部建立赫梯王国,融合其他民族的多元文化后形成了赫梯文明,他们将..节日活动刻写在楔形文字泥板上,由此给我们留下了数量众多的节日文献。这些节日是在赫梯王国特定的地理范围内由国王等人定期举办的一系列活动,由于它“既包含公众性的庆祝活动,也有王室性的庆典仪式⋯⋯且主要目的是通过献祭等仪式来取悦神灵”,因此,赫梯节日不仅是赫梯人..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赫梯王国的政治统治和行政管理状况。

赫梯文献里使用苏美尔语EZEN以及赫梯语kallištarwana⁃和šiyamana⁃来表示“节日”之意。所谓“节中节”现象是指在举办某个赫梯EZEN过程中,人们还举办了另外数个EZEN,即“一个EZEN里包含了其他的EZEN”。由于学术界已经将EZEN一词确切地理解为“节日”,故本文在此将这一现象命名为“节日中的节日”,简称“节中节”。目前为止,这种现象只出现在安塔赫舒节日(EZEN AN. TAH. ŠUMsar)和努恩塔瑞亚斯哈节日(EZEN nuntarriyašhašŒ)的纲要泥板文献中。

学术界对安塔赫舒节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献的整理与翻译以及该节日形成和文本传统的思考,对努恩塔瑞亚斯哈节日的研究也主要是文献整理和翻译。还有学者将安塔赫舒节日和努恩塔瑞亚斯哈节日相结合,并把二者的具体活动与其他节日进行了对比,但其讨论的核心仍是泥板文献的归属问题。这些前辈学者们的研究为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两个节日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虽然将赫梯节日进行对比研究渐成趋势,但国内外学术界对这两个节日共有的“节中节”现象并未进行过探讨和研究。然而“节中节”现象对于进一步认识赫梯节日及其与赫梯王国的政治文化统治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首先介绍“节中节”现象,而后阐述赫梯“节中节”的运行机制与作用,最后将该现象与赫梯王国的历史相结合,探讨它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一、安塔赫舒节日与努恩塔瑞亚斯哈节日的“节中节”现象

赫梯..节日的“节中节”现象

安塔赫舒节日是赫梯人在春天举行的、长达38天的..节日,从字面上看,它与“AN.TAH.ŠUMsar”这种植物有一定的关系。该节日的地点是都城哈图沙什(HattušašŒ)以及一些周边城市,它遵循着一个特定的规则——以哈图沙什城为中心,但并不总是始于哈图沙什城,活动也不总是停留在哈图沙什城,而是按照自北向南的路线在其他若干城市举行。整个节日活动的基本流程是国王和王后乘坐马车在不同的城市间巡游,在进城前、城门口处和进城后都会有相应的仪式活动。在城内不同的神庙、房屋、宫殿等建筑物中,国王和王后需身着盛装,由众人陪同,在做完清洁、摆放物品等活动后,他们开始献祭等活动,在此期间还会穿插着各种仪式活动。敬酒活动是节日的核心活动,国王和王后需要向各个神灵敬酒,其间会伴随着奏乐跳舞以及掰碎面包以作供奉等活动。节日的尾声是众人退出神庙或者房屋和宫殿等建筑后,人们关上大门。

安塔赫舒节日的表达形式有单、复数之分,它们既出现在泥板的序言和题记部分,也存在于具体每一天的日程描述里。复数形式的“安塔赫舒诸节日(EZENHI.AAN.TAH.ŠUMSAR)”最先出现在泥板开篇序言,在结尾的题记中它也多次出现:“安塔赫舒诸节日从开始庆祝,共一个月八天。人们筹划了安塔赫舒诸节日⋯⋯为了安塔赫舒诸节日,神兹特哈瑞亚(dZithariya)去往他的房子。”在一个时间较晚的版本里,题记内容表述虽然相似,但其形式却采用了单数:“共一个月八天。人们筹划了安塔赫舒节日⋯⋯为了安塔赫舒节日,神兹特哈瑞亚去往他在哈图沙什城的房子。”因此,从历史时间上看,安塔赫舒节日的名称存在着由复数到单数的变化过程。

在同一块泥板的具体每一天活动中,“安塔赫舒节日”不再使用复数,而仅以单数形式表达:“次日(第9天),在阿瑞那城(Arinna)庆祝赫梯的安塔赫舒节日⋯⋯次日(第11天)⋯⋯为阿瑞那城太阳女神(dUTUURUArinna)举办安塔赫舒节日庆祝⋯⋯次日(第12天),为内瑞克城雷雨神(dUURUNerik)举行安塔赫舒节日。”此后单数形式在这块泥板的反面更是多次出现:“次日(第24天),国王在宫殿庆祝安塔赫舒节日⋯⋯为内努瓦城伊什塔尔神(dIŠTARURUNenuwa)举行安塔赫舒节日庆祝⋯⋯次日(第25天),为塔乌瑞沙城保护神(dLAMMAURUTaurišša)⋯⋯为神埃阿(dEa),在隐秘的花园为哈塔瑞那城伊什塔尔神(dIŠTARURUHattarina)举办安塔赫舒节日⋯⋯次日(第27天),为哈拉坡城雷雨神(dUURUHalap)庆祝安塔赫舒节日⋯⋯次日(第28天),国王在狩猎袋保护神(dLAMMAKUŠkurša)的神庙举行安塔赫舒节日⋯⋯次日(第29天),国王为月神辛(dSIN)、太阳神乌图(dUTU)、神哈勒基(dHalki)举办安塔赫舒节日⋯⋯次日(第30天),国王为神卡尔玛黑里(dKarmahili)、塔巴拉山(HUR. SAGTabala)庆祝安塔赫舒节日⋯⋯次日(第31天),国王在神阿什卡西帕(dAškašipa)的花园庆祝安塔赫舒节日⋯⋯次日(第32天),他为母亲神(DINGIR.MAH)举行安塔赫舒节日⋯⋯次日(第34天),国王在海塔城(URUHaitta)为土地保护神(dLAMMAŞERI)举行安塔赫舒节日庆祝⋯⋯次日(第36天),国王在哈拉那城(URUHarrana)为阿瑞那城太阳女神庆祝安塔赫舒节日⋯⋯次日(第37天),国王在兹帕兰达城的雷雨神(dUURUZippalanda)的神庙为它举办安塔赫舒节日。”

努恩塔瑞亚斯哈节日名字中的“nuntarriyašha⁃”一词意思为“匆忙、快速”,该节日的举办地点范围和活动程序内容与安塔赫舒节日都非常相似,故而甚至被视为“安塔赫舒节日的镜像倒影”,但不同之处是它的庆祝时间在秋天,且持续时间至少长达34天,在献祭的具体神灵上也存在着些许差异。努恩塔瑞亚斯哈节日在泥板序言、题记以及具体日程中的表达形式只有单数。例如有一块泥板的开篇即“当国王从征战中归来,他会为诸神举办努恩塔瑞亚斯哈节日。”题记则为“有关在秋天(举办)努恩塔瑞亚斯哈节日的筹划,第一块泥板完成。”

不同版本的纲要泥板里,努恩塔瑞亚斯哈节日在具体每一天日程中也都以单数形式出现:“次日(第5天),国王去阿瑞那城举行努恩塔瑞亚斯哈节日庆祝活动。”再如“次日(第7天),他为兹帕兰达城雷雨神和诸神举办努恩塔瑞亚斯哈节日⋯⋯次日(第8天),他在狩猎袋之神(dKurša)的神庙里为神兹特哈瑞亚庆祝努恩塔瑞亚斯哈节日。”另外一个版本也是如此:“次日(第9天),为兹帕兰达城雷雨神和众神举办努恩塔瑞亚斯哈节日活动⋯⋯次日(第10天),在狩猎袋之神的神庙中为神兹特哈瑞亚庆祝努恩塔瑞亚斯哈节日⋯⋯次日(第12天),咒语祭司(LúHAL)们在努恩塔瑞亚斯哈节日向土地太阳神乌图(taknašdUTU)祈愿。”

由于赫梯泥板序言和题记的主要功能是记载该泥板的写作目的、泥板数量和作者等信息,它们因此具有归纳和总结的意义,现代学者也常常借此来了解该文献的功能和性质。从安塔赫舒节日和努恩塔瑞亚斯哈节日的序言和题记可以看出,这两个节日都被赫梯人视为独立存在的..节日。从具体每一天的活动内容来看,这两个节日也是多次出现,所以结合赫梯人对这两个节日的命名,安塔赫舒节日和努恩塔瑞亚斯哈节日完全可以被称为是“节中节”现象里的“主节日”。

在安塔赫舒节日和努恩塔瑞亚斯哈这两个“主”节日的举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其他一些节日的存在,例如伊图节日(EZEN ITU)、祖尼节日(EZEN ZUNNI)、呼喊的节日(EZEN halziyauwašŒ)、哈棱图屋的节日(ŠAEZENéhalentuwaš)、哈达乌瑞节日(EZEN hadauri)、大节日(EZEN GAL)、内瑞克城道路的节日(EZENŠAKASKALURUNerik)、提尔节日(EZEN TIR)、火把节日(EZEN zuppari)和塔维尼亚城的诸节日(EZENHI. A URUTawiniya)。

伊图节日两次出现在安塔赫舒节日的举办过程中,第4天是“国王为了伊图节日沐浴。”接着是第16天“在雷雨神的神庙⋯⋯人们照管伊图节日的杯子。”哈棱图屋的节日在安塔赫舒节日的第10天出现“国王到了伽兹玛尔屋(é Gazzimar)[⋯⋯]哈棱图屋的节日[⋯⋯]。”在第38天则出现了“国王将举行祖尼节日由于第37天的活动地点已经转到安库瓦城(URUAnkuwa),因此祖尼节日的地点应该随之转到此处。另外,第38天人们还举办呼喊的节日:“在塔哈山(HUR. SAGTaha)有呼喊的节日。”

在安塔赫舒节日过程中,哈达乌瑞节日首先在第12天和第16天举办,其地点分别是太阳神乌图的神庙和神扎巴巴(dZABABA)的神庙,其具体内容描述都是“人们庆祝哈达乌瑞节日,他们宰杀十只绵羊,将羊肉煮熟后放在神灵面前,然后在神庙中留下一只,其余的被带回宫殿。”而在第17天,哈达乌瑞节日的活动则变成了“国王和王后从宫殿中派一位王子到雷雨神(dU)神庙去庆祝哈达乌瑞节日。人们宰杀绵羊,将羊肉煮熟后放在了神灵的面前,然后在神庙中留了一只,其余的都被带回宫殿。”接着第20天和第21天分别是“在保护神(dLAMMA)的神庙,人们庆祝哈达乌瑞节日,他们宰杀十只绵羊,将其肉放在太阳神乌图面前,在神庙中留了一只后,其余的都被带回宫殿⋯⋯次日(第21天)在哈拉坡城雷雨神的神庙和母亲神的神庙,人们为神卡塔哈(dKattahha)、神乌古尔(dU.GUR)、神哈沙美里(dHašameli)和神埃阿举行哈达乌瑞节日庆祝,他们在神庙供奉十只羊。”

努恩塔瑞亚斯哈节日中同样也有哈达乌瑞节日,但与安塔赫舒节日不同,此处并没有“宰杀绵羊”的活动:“次日(第8天)⋯⋯国王派遣王子或者侍卫去雷雨神神庙,庆祝哈达乌瑞节日。”另一块泥板上也记录了努恩塔瑞亚斯哈节日中的哈达乌瑞节日:次日(第9天)⋯⋯人们在保护神的神庙庆祝哈达乌瑞节日⋯⋯次日(第12天),从马提拉城而来的人们站起来,在神乌古尔的神庙和神哈沙美里的神庙庆祝哈达乌瑞节日。”

努恩塔瑞亚斯哈节日的第11天是“图胡坎提(Lú Tuhukanti)在神兹帕尔瓦(D Ziparwa)的神庙举办大节日庆祝活动。”第16天则为“在阿布比图屋(éLúABUBīTI)中,人们为阿布比图的众神庆祝内瑞克城道路的节日。”接着第18天“王后在司库房屋(éLúŠà.TAM)中的阿尔基屋(éarkiu)中举行提尔节日庆祝活动。”第20天更是先后出现两个节日:“国王去往塔维尼亚城(URUTauiniya),当火把节日结束时,他庆祝塔维尼亚城的诸多节日。”

综上所述,在安塔赫舒节日和努恩塔瑞亚斯哈节日举行过程中,人们确实还庆祝了不少其他节日,它们本身可能就是单独的赫梯..节日,也或者是专门为某个神灵而举办的庆祝活动,例如伊图节日作为一个单独的节日,它有自己的泥板和文献编目,哈达乌瑞节日通常被认为是神哈达乌瑞(dHadauri)的节日。因此,这些节日首先是一个个独立举行庆祝活动的赫梯..节日,它们虽然零散地分布在“主节日”里的某一天或者数天之内,却并未出现在“主节日”文献的序言和题记里,故它们并不具备总结概括的意义或者统称整个节日的特征,所以将这些节日命名为“副节日”是较为合理的。由此可见,安塔赫舒节日与努恩塔瑞亚斯哈节日及其各自包含的这些节日一起构成了赫梯..节日的“节中节”现象。

二、“节中节”的运行机制及其作用

赫梯..节日的“节中节”现象

结合上文可知,赫梯..节日中确实存在着“节中节”现象,其主节日即指安塔赫舒节日和努恩塔瑞亚斯哈节日,对应的两组副节日分别是1.伊图节日、哈棱图屋的节日、祖尼节日、呼喊的节日和哈达乌瑞节日;2.哈达乌瑞节日、大节日、内瑞克城道路的节日、提尔节日、火把节日和塔维尼亚城的诸节日。

从节日举行时间看,两个主节日都具有时间跨度长、庆祝天数多的特点,各副节日基本都处于各主节日的庆祝时间周期内,例如安塔赫舒节日的各副节日分布在第4天到第38天之内,而努恩塔瑞亚斯哈节日的个副节日则分布于第8天到第20天的节日区间里。除此之外,副节日还与各自的主节日在时间上有一定的重合,例如安塔赫舒节日的第12天和第16天就同时存在着哈达乌瑞节日,努恩塔瑞亚斯哈节日的第8、第9和第12天也同时出现了哈达乌瑞节日。不仅如此,各副节日有时也会在同一天庆祝。例如,伊图节日和哈达乌瑞节日就同时举办于安塔赫舒节日的第16天,祖尼节日和呼喊的节日则在第38天同时庆祝。由此可见,主副节日之间不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还存在着举办时间上的重合,甚至各副节日之间也存在着时间的重合。

在节日运行顺序方面,虽然因为主副节日举办时间上的重合导致了并列运行的情况,但在同一天进行的主副节日却又各自运行、互不干扰。例如,在安塔赫舒节日的第12天,“当国王去神兹帕尔瓦的神庙举行节日”,人们会在太阳神乌图的神庙中庆祝哈达乌瑞节日。努恩塔瑞亚斯哈节日第8天的情况亦是如此,当国王为神兹特哈瑞亚在狩猎袋之神的神庙中举办主节日时,副节日哈达乌瑞节日会由王子或者侍卫代为主持。从整个节日的运行过程来看,主副节日之间是先后衔接的,在安塔赫舒节日中,副节日伊图节日最先在第4天举行,而后才是主节日,接着又分别是副节日——哈达乌瑞节日、哈棱图屋的节日、祖尼节日和呼喊的节日。在努恩塔瑞亚斯哈节日里,主节日最先出现在第5天,而后依次出现了副节日——大节日、内瑞克城道路的节日、提尔节日、火把节日和塔维尼亚城的诸节日。虽然整个节日运行过程也存在着主副节日交替进行的情况,但总的来说,它们之间的顺序依然是以先后衔接为主。因此,主副节日是并列运行、互不冲突,同时又先后衔接、井然有序。

从节日举行地点来看,主节日举办地点不仅包括都城哈图沙什,也包括阿瑞那城、海塔城、哈拉那城等;副节日除了在都城哈图沙什,还会在塔维尼亚城、安库瓦城、塔哈山等地进行。这些城市中,哈图沙什城、阿瑞那城和安库瓦城都是赫梯王国比较重要的..城市,因此主副节日举办地的共性在于它们都是..城市,尤其是兼具了..和行政双重功能的哈图沙什城。再具体到哈图沙什城内的各神庙和房屋来说,主节日在城内的宫殿和花园举办过庆祝活动,狩猎袋保护神的神庙是唯一举办过两个主节日的神庙。而副节日的地点大都集中在城内的各神庙里,主要包括雷雨神、保护神、太阳神乌图、神扎巴巴、哈拉坡城雷雨神、母亲神、神乌古尔、神哈沙美里和神兹帕尔瓦的神庙。另外,在城内的伽兹玛尔屋、阿布比图屋和阿尔基屋也都举办过副节日。由此看来,虽然主副节日的举办地点有一定共性,即哈图沙什城因其政治和..中心的双重身份成为双方的结合点,但在举办具体地点上,主副节日更多地显示出各自的差异和不同。

在“节中节”现象里,主副节日的执行者主要有国王、王后、王子或侍卫和图胡坎提,还有一个“人们”。从现有的材料看,不管是在哈图沙什城还是其他城市庆祝的主节日,其执行者大都是国王。相对而言,副节日的情况就比较复杂:在哈图沙什城内庆祝的副节日主要由国王、“人们”、王子或侍卫、图胡坎提和王后来主持,而在其他城市举办的副节日几乎都是国王来主持。由此可见,国王在主副节日中都以执行者的形象出现,他在节日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当国王分身乏术时,他可能会优先选择主节日,而将副节日交由他人去主持庆祝,例如在安塔赫舒节日的第17天,“当国王和王后去往神哈努的神庙主持(节日的)大会时”,一位王子就被派去庆祝哈达乌瑞节日,这种情况同样也出现在努恩塔瑞亚斯哈节日的第8天和第9天,不过此处的执行者还包括侍卫和“人们”。由此看来,主副节日的执行者们分工明确,即以国王为主、其他人员为辅。国王会尽量地去主持所有的节日庆祝,尤其是主节日;但当他因主节日的活动而无暇顾及副节日时,其他人员就会“代朕亲临”地主持副节日。

从节日庆祝目的和献祭对象上看,神灵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虽然主副节日中祭拜的诸多神灵有一些重合之处,但它们之间所显示出来的差异和不同却更为明显。目前为止,在安塔赫舒节日中,神埃阿是唯一一个主副节日都为其举办的神灵,而其他的神灵几乎都不一样,努恩塔瑞亚斯哈节日更是如此,至今还没有发现其主副节日是为了同一个神灵举办的情况,反倒是在两个主节日之间存在着都为兹帕兰达城的雷雨神举办节日庆祝的记录。除此之外,主节日庆祝的目标神灵数量和种类也明显多于副节日,有些副节日甚至并未具体提及是为了哪一位神灵举行庆祝活动,如伊图节日、呼喊的节日、大节日、提尔节日等。

在“节中节”现象里,主副节日的第一层关系应该是前者包含后者,即主节日将副节日包含在内。其次,主副节日还存着在并列运行的关系,即二者有时会在同一时间内并行不悖地举行庆祝,甚至还有多个副节日一起并存的情况。除此之外,主副节日之间还存在先后衔接的关系,即整个节日过程是由主副节日先后衔接而成。然而主副节日之间的关系可能并非完全平等,而是有一定的区别对待,当国王面对同时举办主节日和副节日的选择时,他会优先倾向于前者,而把后者交由其他人员去主持;而主副节日在庆祝的目标神灵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和区别,前者在数量和种类上明显多于后者。因此,主副节日之间的关系也就直接表现为赫梯..节日“节中节”的运行机制。在安塔赫舒节日和努恩塔瑞亚斯哈节日举行的过程中,同时存在着主节..身以及伊图节日、哈达乌瑞节日等诸多副节日。主节日是这一组节日的总称,在它的框架之下包含了诸多副节日,主节日同时又是一个单独的节日,它与副节日并列进行、先后衔接,但主副节日之间并不平等,人们似乎更加重视主节日的庆祝活动。

“节中节”以主副节日的形式对赫梯的两大..节日进行了划分,它整合了赫梯..节日,使那些具有一定共性的节日得以在一个框架内顺利运行。由于赫梯..节日数量众多,安塔赫舒节日和努恩塔瑞亚斯哈节日又都是其中主要的全国性节日,其他节日和它们在时间和地点等方面一般都会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例如哈达乌瑞节日的庆祝时间,它不仅与安塔赫舒节日同在春天,还与努恩塔瑞亚斯哈节日又同在秋天;再如举办地点和崇拜神灵等方面虽然存在着差异和不同,但也依然有一定的重合之处,如都会在都城哈图沙什,都会为神埃阿举办等等。通过“节中节”地整合,安塔赫舒节日和努恩塔瑞亚斯哈节日由此形成了时间跨度长、地点分布广的特点,这也许就是至今为何还没有在基拉姆节日等时间较短的节日中发现“节中节”现象的原因。然而,“节中节”对各个赫梯..节日地整合又并非简单地杂糅,而是通过一个内在的运行机制来让各个节日的关系更有层次感。“节中节”首先让各节日形成了主次之分,而在实际运行中主节日可能也更受重视,于是赫梯人便以主节日为核心,将各副节日连接在了一起。主副节日在内容上既是各自独立的个体,它们有着各自的庆祝地点和祭祀神灵以及不尽相同的活动内容,但它们却又都是在主节日的框架下构成了一个整体。因此,这种运行机制又加速了赫梯..节日活动的一体化,安塔赫舒节日的称谓由复数到单数的历史变化也许就是该节日一体化的体现。

“节中节”地运用在一定程度上还维护了赫梯国王的政治统治,“节中节”的形式将王国内部多个城市和地区的..节日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它维系了整个国家的..信仰体系,奠定了国家政治统治的思想基础。此外,以国王为代表的赫梯统治者借着“节中节”的契机,往返于各城市和地区之间,这也是“天子巡察地方”的一种方式,它不仅宣扬了赫梯国王的权威,也体现了王者的亲民形象,同时也是赫梯王国中央对地方的重要统治手段之一。除此之外,在节日过程中还形成了主副节日次序、节日礼仪、人员等级和仪式顺序等诸方面的规范,这不仅让国王、王后和王子等赫梯统治者在节日中树立了各自的权威形象,还在统治者以及官员内部形成了相应的等级观念,这也有利于他们在各自政治领域的行政管理与统治。

赫梯人在国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吸收和继承周边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形成了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文明形态,因此“节中节”不仅在客观上促进了各个民族和地区文化间的融合,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赫梯国家实施文化管理和统治的一种手段。由于人们不仅在都城哈图沙什庆祝外地的节日,同样也会在外地城市举办非本地的节日,而节日过程中神灵祭拜和献祭仪式等活动都各具不同文化特色,如此一来,不同地区和民族文化背景下的节日活动互相交织,各自社会生活以及风俗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进一步加速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虽然在举办地点以及为哪些神灵庆祝节日等问题上,主副节日之间更多地显示出各自的不同,但“节中节”的形式却使得这些差异暂时统一,并以全国性节日的形式进行庆祝,它将不同城市和民族及其背后的文化都囊括进了一个框架里,这是赫梯统治者“以节日之名,行管理之实”的重要方式之一。

“节中节”对赫梯..节日的整合可能只是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的“嫁接”,它虽然把主副节日都放到了一个框架里,并将各民族文化都囊括进来,但实际上仅仅是形成了一个五颜六色的“节日拼盘”而已。在举办地点和祭拜神灵等方面,主副节日之间仍然保留着相当大的差异性,因此它并未形成一个成熟的“核心”节日体系和“主流”节日文化。所以当以赫梯国王为首的统治阶层无力维护其统治时,整个节日文化也因没有“核心”和“主流”而分崩离析,赫梯王国灭亡后,其..节日文化以及“节中节”现象也随之消逝,并未能继续延续到公元前一千纪时期的安纳托利亚半岛文化之中。

三 、“节中节”现象的形成及其历史演变

赫梯..节日的“节中节”现象

“节中节”现象及其运行机制的形成实际上是赫梯人在安纳托利亚半岛统治政策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作为一支外来移民,赫梯人在古王国时期就已经对半岛中部地区实现了军事和政治形式上的统治,但在..节日方面,他们所采取的统治政策却稍显薄弱。他们最初可能仅仅是继承了半岛本土哈梯人(Hattians)的..节日——具有明显哈梯传统因素的基拉姆节日(EZEN KI.LAM)。如此一来,哈梯人的传统在后来其他节日中得以延续并保存下来,例如伊图节日虽然目前最早只有中王国时期的泥板,但却具有非常明显的哈梯人传统;再如王子所主持的节日活动亦具有哈梯人的..传统,其泥板的时间断代最早则可以追溯到古王国时期。由于内瑞克城是哈梯人的..中心,因此在后来安塔赫舒节日中对内瑞克城雷雨神的祭拜应该也是对哈梯人传统的继承和延续。

当哈图西里一世(Hattusili I)和穆尔西里一世(Mursili I)等古王国国王先后对安纳托利亚半岛、叙利亚北部征战,甚至攻陷了两河流域的巴比伦城,这些地区的..文化随之传入了赫梯王国,因而此时哈梯文化、鲁维文化(Luwians)和帕莱克文化(Palaics)以及叙利亚北部地区甚至两河流域地区的文化因素开始相互交融,并对赫梯节日产生了影响。虽然此时还未正式出现名义上的安塔赫舒节日和努恩塔瑞亚斯哈节日,但它们其中蕴含的多种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因素已经开始逐渐形成,例如安塔赫舒节日和努恩塔瑞亚斯哈节日中的神兹帕尔瓦其实是帕莱克雷雨神的哈梯语名字,而哈达乌瑞节日中的神哈沙美里是兼具了哈梯人与帕莱克人文化背景的神灵,安塔赫舒节日中的保护神(例如土地保护神或者塔乌瑞沙城的保护神等等)一般被认为是鲁维文化的特征,安塔赫舒节日中的神阿什卡西帕是半岛本土卡内什城(URUKaneš)的神灵,提尔节日被认为是为了哈拉坡城的雷雨神举办的节日,祖尼节日中的ZUNNI一词源自阿卡德语的ZUNNU(意思为“雨”),因此该节日中的..文化因素很可能是在这一时期自两河流域地区传入。总的来说,古王国时期各个被征服地区和民族的..传统和文化因素对后来赫梯..节日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王国时期赫梯王国呈现国力衰弱的时代特征,其对外扩张能力亦受到了很大的削弱和限制,于是其统治政策的重点可能出现了某种程度的转变,即可能更加侧重于国家的内政管理。这在国家..节日文化管理方面的反映就是他们开始梳理并整合了古王国时期的节日及其文化,由此形成了一批赫梯..节日,故而不少赫梯节日文献都开始出现了中王国时期的版本,例如安塔赫舒节日和努恩塔瑞亚斯哈节日文献中时间断代最早的泥板都始于中王国时期,前者大约有50块,后者仅有5块。由于赫梯国力的衰弱,在汉提里二世(Hantili II)统治期间,内瑞克城曾被卡斯卡人(Kaska)占领,直到新王国的哈图西里三世(Hattusili Ⅲ)才再次将其夺回,这可能直接导致赫梯人在此期间只好选择在哈图沙什城举办内瑞克城道路的节日。

此时,半岛东南部的米坦尼王国(Mitanni)和南部的基祖瓦德那王国(Kizzuwadna)兴起并强大,它们主导的胡里文化(Hurrians)可能对赫梯人已经逐渐有了一定的影响,但其规模和意义都没有新王国时期那样巨大和深远。另外,由于赫梯文献中涉及神埃阿的泥板最早都可以追溯到中王国时期,因此,两河流域地区的埃阿神很可能也在这一时期由胡里人传入了安纳托利亚半岛,并出现在后来的安塔赫舒节日和哈达乌瑞节日中。因此,中王国是赫梯王国..节日的重要形成时期,安塔赫舒节日和努恩塔瑞亚斯哈节日等不少节日在这一时期已经出现雏形,其泥板文献也得以被书写并为后世所传抄。但此时的各个节日之间尚无主副节日之分,“节中节”的现象也尚未出现。

进入新王国后,赫梯王国的国力不仅有所恢复,还进一步增强,因而常被称为帝国时代,它先后击败基祖瓦德那王国和米坦尼王国,尤其在新王国中后期,哈图西里三世迎娶了来自基祖瓦德那地区的王后普杜海帕(Puduhepa),这让胡里人的文化得以大规模地传入了赫梯王国。因此,胡里化是这一时期重要的时代特征,赫梯..节日中也相应地出现不少胡里人的神灵和节日文化因素,例如安塔赫舒节日中出现了哈塔瑞那城的伊什塔尔神,呼喊的节日是“为库玛尼城的神海帕特(dHepatURUKummanni)举办”,大节日则被认为是“在基祖瓦德那为神海帕特(dHepat)而举办”。

随着赫梯帝国的崛起,赫梯..节日也出现了一些变化,由此形成了多个节日共存的现象,并可能逐渐有了主次之分。安塔赫舒节日的核心内容在新王国初期已经成型,此时文献中已经明确提及苏皮鲁流马一世(Suppiluliuma Ⅰ)“为赫梯诸神和阿瑞那城的太阳女神拿起安塔赫舒”,穆瓦塔里二世(Muwatalli Ⅱ)统治时以雷雨神皮哈沙西(dU pihaššašši)为自己的个人守护神,这也是安塔赫舒节日的第18天中出现祭拜雷雨神皮哈沙西的缘由。哈达乌瑞节日作为新王国时期的节日可能在此时被用来命名王子所主持的活动,并成为安塔赫舒节日和努恩塔瑞亚斯哈节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古王国和中王国时期的各节日以及各民族的文化因素也在此时被整合到了安塔赫舒节日和努恩塔瑞亚斯哈节日之中,因而可能出现了“安塔赫舒诸节日”的复数形式。

图特哈里亚四世(Tudhaliya IV)统治时期,他“似乎热衷于履行其..职责,对节日和仪式都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所以“节中节”现象可能由此走向了成熟阶段,哈棱图屋的节日和呼喊的节日就在此时被添加到安塔赫舒节日里。此外,多种文化因素也出现了进一步相互杂糅的状况,因此处于成熟阶段的“节中节”呈现赫梯..节日一体化的趋势,这时文献里的安塔赫舒节日和努恩塔瑞亚斯哈节日都开始以单数形式出现。这种节日一体化不仅体现在节日名称单复数的变化,在活动内容上也同样得以体现。安塔赫舒节日和努恩塔瑞亚斯哈节日这两组节日中的主副节日此时都已经处于一个框架之内,在不少仪式活动和祭拜活动上出现了彼此交融、互相联系的状况。例如,努恩塔瑞亚斯哈节日中的火把节日就兼具了胡里文化和鲁维文化,但却在哈梯..重镇塔维尼亚与该城的其他诸节日在一起先后举办。

综上所述,赫梯节日中的主副节日之分以及“节中节”现象应该是始于赫梯新王国时期,并在新王国后期(即图特哈里亚四世时期)最终定型和成熟。正是经过古王国和中王国时期的发展与演变,新王国时期不仅形成了诸多的赫梯..节日,其节日文化中也已经蕴含了多种民族文化因素,其中不仅有来自安纳托利亚半岛上的哈梯文化、鲁维文化、帕莱克文化和胡里文化,还包括外来的叙利亚北部地区、两河流域地区的文化。因此,如何去处理好这些不同城市地区和民族之间的..文化关系是历代赫梯统治者所必须面对的问题。新王国时期赫梯国力的强盛,要求其在..文化上也能够对各个不同城市和民族进行统治和管理,“节中节”这一形式由此应运而生,它将各个不同的节日及其背后所包含的民族文化都纳入到一个节日的名下去举办,这恰好符合了赫梯王国在..节日方面的管理需求,因而“节中节”是赫梯..统治政策发展到新王国时期的一个必然结果。

四、结语

赫梯..节日的“节中节”现象

赫梯..节日的“节中节”现象是赫梯王国统治政策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赫梯统治者们在征服安纳托利亚半岛的过程中,政策重心逐渐由军事征服转向了文化管理与政治统治。赫梯人在接纳其他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时,也将其..节日吸收为自己文化的一部分,他们可能希望建立起一个包容多民族文化的..节日体系,并试图将这一体系推广到各个不同的城市和地区,所以在不同的城市和地区举办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节日活动。而赫梯统治者将这种多元文化背景的..节日又通过“节中节”的形式得以呈现,由此可见,赫梯节日的“节中节”现象既可能是多元文化融合过程中不自觉而发生的“无心之举”,也可能是赫梯人为了达到文化融合目的而“有心为之”的一项..文化政策。

“节中节”作为一项文化政策和一种统治手段,其实施的范围和有效性仍然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从“节中节”现象所在的地域范围上来看,安纳托利亚半岛的中部地区是主体,这同时也是赫梯王国统治的核心区域,而半岛西部和南北部乃至叙利亚北部等王国其他地区似乎并未涉及在内,而这些地区恰恰又是“非赫梯”文化势力较强的区域。赫梯统治者所采用的“节中节”手段,更多的是将这些地区的“非赫梯”文化纳入了自身体系,但这种模式似乎并未能为自己建立起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文化体系。除此之外,“节中节”的本质毕竟是依靠赫梯统治者的政治手段来构建出的一种文化现象,虽然它在国家官方层面上的实施不会存在问题,但在普通民众以及其他“被融合”民族群体中的认可程度也许并不普遍,这一点在赫梯王国灭亡后,各地区和民族分别延续了自己原有的文化便可见端倪。例如,鲁维文化在赫梯王国之后的安纳托利亚半岛和叙利亚北部地区依然得以延续,赫梯文化反而在半岛中部地区几乎难寻踪迹。

由此可见,“节中节”并未能帮助赫梯王国的统治者完全建立一个主流的节日文化体系。当赫梯王国灭亡后,其原有统治区域内的各方势力因为缺乏一个共有文化体系的思想基础,加之难以恢复和重建统一的政治王国,且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安纳托利亚半岛都处于一个四分五裂的政治状态,“节中节”现象以及赫梯人的节日文化也随之消逝。

本文作者蒋家瑜,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讲师。

世界历史编辑部微信号:暂无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爱八卦,爱爆料。

小编推荐

  1. 1 石榴石佩戴禁忌(石榴石的功效与作用佩戴禁忌)

    大家好,小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石榴石佩戴禁忌以下问题,石榴石的功效与作用佩戴禁忌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佩戴石榴石

  2. 2 鹿岛生活馆官网(鹿岛生活馆官网网址)

    大家好,小美今天来为大家解答鹿岛生活馆官网以下问题,鹿岛生活馆官网网址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中国。2、该品牌属于

  3. 3 团课主题:弘扬志愿精神奉献青春力量(关于志愿者的团课主题)

    大家好,小美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团课主题:弘扬志愿精神奉献青春力量以下问题,关于志愿者的团课主题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4. 4 工业工程专业属于什么大类(工业工程专业属于哪一类)

    大家好,小娟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工业工程专业属于什么大类以下问题,工业工程专业属于哪一类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工学

  5. 5 钳子的种类及各自的特点(钳子的种类及各自的特点介绍)

    大家好,小美今天来为大家解答钳子的种类及各自的特点以下问题,钳子的种类及各自的特点介绍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弯

  6. 6 天正电气cad视频教程(天正电气cad教程自学)

    大家好,小乐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天正电气cad视频教程以下问题,天正电气cad教程自学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链接: https://pa

  7. 7 椭圆面积(椭圆面积积分推导过程)

    大家好,小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椭圆面积以下问题,椭圆面积积分推导过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椭圆的面积公式:S=π×

  8. 8 美国卷耳猫优缺点(美国卷耳猫是大型猫吗)

    大家好,小豪今天来为大家解答美国卷耳猫优缺点以下问题,美国卷耳猫是大型猫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美国卷耳猫好奇

Copyright 2024 看看网,让大家及时掌握各行各业第一手资讯新闻!